新闻中心

重拳出击!佛山立案查处湿粉类食品违法案件19宗

  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中国食品重拳出击!佛山立案查处湿粉类食品违法案件19宗

  核心提示:近期佛山天气高温潮湿,湿粉类产品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变质的湿粉类产品易造成米酵菌酸毒素中毒。为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并且开展湿粉类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行动。

  近期佛山天气高温潮湿,湿粉类产品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变质的湿粉类产品易造成米酵菌酸毒素中毒。为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并且开展湿粉类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行动。

  坚持每月开展“湿粉统一查”,集中力量针对湿粉类食品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湿粉类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监督检查,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米酵菌酸毒素中毒事件发生。截至6月初,全市累计检查湿粉生产企业133家次,完成全覆盖检查;检查农贸市场1819家次,检查食品销售者2914家次。开展宣传培训93场次,张贴海报1128张,检查发现过期食品39.13公斤,发现销售包装不合格产品18份,发现标签不合格产品21份,责令整改18家,立案查处19宗。

  推进湿粉生产流通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强化食品安全责任约谈,对湿粉类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涉及多次抽检不合格等企业采取针对性约谈等措施,督促其严格整改。另外,在南海区试点在湿粉生产企业各关键控制点加装高清视频监控,包括拆包投料、蒸粉(熟化)、冷却、内包装、装车,努力消除食品安全风险。加强湿粉类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及宣传教育,大力提高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督促湿粉类食品生产企业要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范围与实际的产品保持一致,生产条件持续符合许可条件。对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湿粉类食品生产“黑窝点”“黑工厂”坚决予以取缔。二是督促企业要严控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所需的大米要清洗彻底,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清洁卫生无异味,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每日或每班生产完毕后对生产车间和设施设备等进行相对有效清洗消毒。三是督促企业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把好原料进货关,规范产品标签标识。

  积极推动湿粉生产企业追溯管理。全市23家湿粉生产企业全部使用系统录入每批次原料信息,上传供应商证照以及每批次的合格证明,生产时录入关键点记录、出厂检验报告,销售时出具含追溯二维码的销售单据。实现企业台账信息电子化,发生问题时,可倒查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实现来源可追溯,令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素质教育培训中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承办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送课下基层”暨市场监管能力提升(珠三角片)培训班在佛山市委党校顺利举行。省市场监管干部素质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蓝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事处副处长杨晓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林、佛山市委党校副校长刘宁以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朱嘉致参加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班课程设置丰富,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全方面提升珠三角片区的基层市场监管所所长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本次培训既有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家的权威讲解,也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骨干的交流分享;有有关政策的具体解读,也有基层所长代表的经验交流。培训期间还组织参训人员到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市场监督管理所、陈村市场监督管理所进行实地观摩两个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并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市场监管所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研讨交流。授课老师“讲”得生动,学员“听”得投入、“论”得热烈。学员们都表示,将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发扬实干精神,不断的提高履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聚焦主责主业,精准把握市场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和工作重点,担负起市场监管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两大使命”,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次培训班主要面向珠三角片区的市场监管所,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市市场监管所所长、市场监督管理局“两化”建设工作负责人、执法业务骨干共100人参加培训。

  [食品资讯搜索]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4年第61期)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4年第60期)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第十二期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通告(深市监通告〔2024〕174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示 (第三十四期)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第十二期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通告(深市监通告〔2024〕174号)